数智化转型助力沈工艺术网媒专业发展
—以课程数智化创新为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积极响应学校数智化教学转型的大方向,成立了数字媒体与智能传播工作室。该工作室致力于数字媒体技术与传播模式的深度融合,探索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优化内容创作流程,并增强用户互动体验。
在这一背景下,工作室开设了结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专业课程。本次课程由张彬彬和刘宏伟教师主讲,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调研和研究AIGC技术在文本、图像、视频、音频、3D模型与渲染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了解AIGC技术的前沿发展,并掌握其在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中的实际运用。

课程答辩现场
通过深入的调研与实操,学生不仅掌握了AIGC技术的应用,还在项目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课程于2025年1月3日进行了结课答辩,以下内容为优秀作品展示:
1.《女娲补天》
作者:何洁、刘锦宁、李锐、张乃心 班级:23新媒体03班
2.《临江仙》
作者:冯柏乐、任莹莹、张婧 班级:23新媒体02班
注:《临江仙》是对小红书博主芝麻哥作品《临江仙 夜归临皋》进行的二创作品,已征求作者同意。
3.《碎片》
作者:朴智慧、刘敏 班级:23新媒体01班
4.《熊猫川菜馆》
作者:冯斯涵、陈怡宁 班级:23新媒体01班
5.《NFC果汁广告》
作者:武佳一 班级:23新媒体02班
6.《梦》
作者:李克文 班级:23新媒体01班
7.《人类消失后》
作者:郝桂英 班级:23新媒体01班
8.《博物馆奇妙夜》
作者:陈雅璇 班级:23新媒体01班
此外艺术与传媒学院紧密结合沈阳工学院数智化教学转型战略,以艺术+传播发展方向为依托,为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学科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课程的开展促进了跨学科协作,提升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创新能力,推动了学校在学科发展的进程。通过这一教学实践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撰写/张彬彬
审核/施海滨
校对/贾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