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传媒学院夏爽——《声乐技巧 2》网络教学实践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2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艺术与传媒学院夏爽——《声乐技巧 2》网络教学实践体会

2020 年初的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和前所未有的庚子春节,让所有人成为“宅男”“宅女”,让好友相会变成视频聊天,让亲朋相聚变成隔空拜年。蔓延的疫情带来的感受不仅仅是焦急不安,还有最美“逆行者”带给我们的温暖。受疫情影响,全国高校都进行网络化教学,艺术学院本着对全校师生负责的态度和担当,推迟师生返校时间,开展网络授课,目前已进行四周的教学工作。以下,本人就四周的网络教学体会作简单汇报。

一 混合教学模式

中国大学 MOOC(慕课) 是国内优质的中文 MOOC 学习平台,平台拥有包括 985 高校在内提供的千余门课程。经筛选后,选择南京晓庄学院的李云飞老师的《流行音乐演唱探秘》作为线上课程。该课程条理清晰,内容包括流行音乐演唱基础理论讲解、流行音乐演唱基础技术示范解析、歌曲演唱示范及重点、难点教唱与歌曲实践练习、讨论区部分进行常见流行音乐演唱问题原因分析与练习指导等。值得推荐的是,该课程设置了分调性的钢琴伴奏跟唱环节,分别为原调、升高半音调和降低半音调,这不仅有利于音准、节奏的把握,同时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声线的调性进行演唱,有利于找到自己的声音,拥有自己的表达。

线下课程采用腾讯 QQ 中“老师助手”进行打卡考勤,使用腾讯会议进行发声练习。由于网络及声音传送差异等因素,授课班级的 18 名同学无法同时进行发声训练,因此,改为教师示范,学生一对一进行演唱。该模式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对每一名同学的演唱进行歌唱位置、音色、技巧、混声等方面的及时纠正,弊端是导致发声环节用时较长。

学生的演唱作品,通过全民 k 歌、语音录制和演唱视频等形式发送至微信,根据实际演唱情况,对音准、节奏、演唱技巧、风格把握等内容进行一对一指导。

对于混合式授课模式,学生较以往相比,有以下两方面的改善与收获:

1 在校期间,《声乐技巧 2》课程的发声环节集体进行,而当前的发声训练环节,不能集体进行而改为教师示范,集体静音演唱后,一对一进行发声训练。当前的发声训练,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声音特点、演唱程度、歌唱技巧掌握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发声练习,并强调将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运用在台词、表演中,做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2 在校期间,《声乐技巧 2》演唱环节为教师统一提出歌唱方法、演唱技巧、 风格把握等要求,学生按声种分组进行演唱。当前,学生的回课作品,教师一对一进行辅导,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尤其是在歌曲风格的把握上,通过演唱声音与伴奏音乐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共同烘托音乐氛围。同时,改变以往跟随钢琴演唱,而改为跟随伴奏音乐演唱。两者相比之下,伴奏音乐减少了钢琴伴奏中 演唱旋律的的提示,且多乐器形成的和声音响对演唱声音技巧的处理要求更高。


二  开展“抗疫情,讲担当,颂英雄”课程思政主题活动

为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当前在《声乐技巧 2》的授课过程中,在教授学生声乐演唱方法与技巧的同时,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尤其是当下,弘扬共同抗“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演唱曲目上,选择具有讴歌时代楷模、具有励志精神、充满正能量的作品进行演唱,例如《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风雨逆行者》、《我们一定会胜利》等等,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提升国家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该活动开展顺利,在学生中,引起广泛共鸣,学生表示收获良多。


在这个特殊时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在探索中,这四周的网络授课,让我认识到:

1 应加深对网络教学技术的学习与网课教学软件的灵活运用; 2 加强完善教学设计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 注重课后的辅导与答疑,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巩固。

当下的网络教学,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倡导教学法方改革、实现现代化教学手动灵活运用的时代,应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借网络教学之势,登声乐教学之山!


(撰稿/夏爽 审核/胡志港 发稿/柴宇)

上一条:艺术与传媒学院防疫志愿者——陶林

下一条:艺术与传媒学院防疫志愿者——宋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