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勇往直前
——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学习总结
艺术与传媒学院 侯妍文
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有幸以访问学者身份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并得到艺术人文学院郑岩教授的指导。郑教授是国内美术理论研究领域的领军式人物和“泰斗”级学者,是我要仰望的导师。回顾一年来的访问经历,中央美院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严谨的教学态度让我深受感染,在科研和教学工作方面获益匪浅。访问期间承蒙导师的关怀和悉心指导,分享于我他在美术理论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也将是我今后工作和学习中要追寻的方向和方法。访问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继续深化,更应该是一种研究思路、方法和理念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洗礼和价值观的调整完善。访学对我的影响远远超出于发表一两篇论文的“显性成果”,更多的是内心的成长和历练。
中央美术学院(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是每一个艺术类学生心目中向往的艺术殿堂。

?

在一年的学习中感触良多,在此将访学期间的见闻分享如下:
教学方式的灵活
在央美的学习中,深切的感触到艺术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结合考察和讨论会的方式,加强多方面的沟通交流,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中央美术学院以“宽基础——专业院系——工作室”的培养模式,实行专业工作室制度。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工作室分为两类,一类是延续多年的传统学科的专业工作室制度,至今已有较多改变;一类是新建学科专业的导师工作室制度,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理论教学上,老师们突破传统传授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堂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讲解。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深入浅出传播教学内容,也能够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成果给学生更加精深的专业指导,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给学生未来的研究方向展示出了不同的可能性。

学术交流
入学伊始正值央美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第34界世界艺术史大会,场面宏大学术交流空前火热,一时间艺术史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焦点。世界艺术史大会是国际艺术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它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似,继第一届代表大会于1873年在维也纳召开之后,每4年一届,分别在世界各地举行。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大学召开。大会主题为“Terms”(概念: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在主题设计上,突出强调了中国古老文明中孕育起来的中国艺术魅力及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由此以历史的眼光回溯中西文明同等的重要性,形成对人类文明和文化艺术遗产新的认识与阐释。大会设立21个分会场展开专题讨论,以期启发人们在全球文化语境中重新思考世界文化艺术的版图,重新评价和审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价值与贡献,特别是亚、非、拉地区的艺术与文化的发展特色,勾勒与重塑世界艺术历史的新面貌。

除了大型的学术会议,中央美院的讲座十分密集,基本每天都会有讲座或是论坛举行,内容涉及美术相关的方方面面。中央美院聘请多名中国国外专家学者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客座讲师等参与本专业的教学和学术交流。还邀请日本建筑设计师,美国交通工具知名设计师等学者主持专业工作室。每年学院邀请中国国外一流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达100余人次。
本人在央美的一年学习中一共参与了讲座近百场,很多讲座都有巨大的收获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讲座《W.J.T米歇尔:方法、疯癫与蒙太奇》,由中央美术学院邵亦杨教授主持,来自芝加哥大学的W.J.T米歇尔教授通过分享其正在撰写的论文《看见癫狂:精神病、媒体与视觉文化》的部分内容,进一步阐释了其在视觉文化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访学期间获益匪浅,但由于各种原因所限,距离导师的要求和自我目标还有距离,郑岩教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我今后要继续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最后,衷心的感谢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感谢艺术与传媒学院长期以来对我求学进修愿望的鼎力相助、关怀和鼓励,正是沈阳工学院这个积极、宽容的平台,才使我有了进一步提升的机会。今后我会在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工作,踏踏实实的生活,来回报与曾经在我无助时帮助过我,在我迷茫时鼓励过我的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