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腾讯会议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1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基于慕课+腾讯会议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体会

赵一

本学期由于疫情情况,未能按时开学,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就采用了慕课+腾讯会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前期教学准备

1.1学情分析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室内设计类的专业性课程,其专业性强,涉及方面广,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之本次疫情条件压力下,无法面对面授课,给课程的教学又增加了很多困难。授课对象为18级大二的学生,上学期已经学完了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比如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制图与表现、空间设计表现等基础类表现课程。但经过一个假期的时间,知识点遗忘率会比较高,软件操作熟练程度势必有所下滑。再加之学生在家中上课,课堂纪律会比较松散,这些情况都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2教学资源寻找

应学校政策要求,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团队多次讨论,从讲授内容、开课时间、大纲贴合程度等方面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黄亚娴副教授团队讲授的“居住空间设计”慕课程作为本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另外选择了东北林业大学宫艺兵副教授团队讲授的“家居设计”、学堂在线慕课平台清华大学周燕珉教授讲授的“住宅精细化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慕课作为辅助参考内容,充分架构起整个居住空间设计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团队还精心比较了各个直播平台的优势与缺点,经反复测试后确定了腾讯会议平台作为教学直播的主要手段。腾讯会议是大型公司研发平台,效果稳定、操作简便,可视频可音频可共享屏幕,适合于为学生授课使用。






1.3课件升级

结合所选慕课,本课程教师团队将授课课件进行升级,增加更多项目案例给学生讲解,帮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理解课程知识点所讲内容,通过课件直观产生感性认识,理解记忆更加深刻牢固。并且根据慕课内容,进行课程知识点内容的前后调整,以便更趋于吻合,使学生接受效果更好。




1.4教材准备

由于疫情特殊情况,课程教学团队也准备了教材、参考书的电子书版本以及参考资料、PPT等,作为辅助分享资料及时下发给学生,给学生进行学习参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1.5设备测试

在开课前,授课团队分别与对应的教学班级学生进行设备的测试。使用腾讯会议软件组建课堂,进行课程内容的宣讲、课堂提问、互动问答等环节测试,将整个授课环节进行演习,熟悉网课教学业务环节,如发布会议代码、设备操作、屏幕切换、提问应答、紧急情况应对预案等,找寻授课过程中的薄弱点进行改进,以保证正常教学的顺利实施。

1.6课前动员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以及对上课困难点的准备,本课程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了课前动员。对课程的性质和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于上课内容形式以及涉及到的软件操作也对学生进行了介绍,布置学生课下做好学习准备。强调上课过程中要记录课堂笔记,计入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并且推荐Xmind思维导图软件作为课堂笔记的补充使用,强化知识点结构接受脉络,帮助学生学习清晰理清学习思路。

2授课过程

2.1课前签到

学生上课提前五分钟进入到教学会议视频内,按顺序签到,准备好课堂笔记和教材参考书,进行课上学习。在使用慕课视频授课过程中,可以关闭摄像头画面以获得较为稳定的网络信号,保证视频流畅性;在进行教师讲解的教学过程中开启摄像头,使学生能够观看到教师讲课的画面,有面对面授课的感觉,学生接受度强。

2.2课上互动

教师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元素,比如课件PPT、PDF文件、项目教学案例、视频等多种手法,授课时用彩色画笔工具画出讲课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醒学生记忆,便于学生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接受程度。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多次提问互动环节,一是对知识点巩固与提升;二是从侧面对学生听课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

2.3课程思政

结合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明确为建立生态环保的品质型绿色家居理念,在教学方法过程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载体途径上依托工作室“赛课合一”教学模式,选用2020首届升华云峰“莫干山杯”生态家居创新设计大赛作为平时作业考核项;选取2020第八届NCDA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命题一:走进寻乌----空间设计(融入客家文化特点-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作为结课作业考核项,以参赛的高标准高要求作为作业考核点,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引导学生建立起创造美丽生活·美丽中国的大环境构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不断创新的设计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巅峰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勤奋自信、缜密思考、攻坚克难。


2.4学生汇报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课后小作业采取抽选学生课堂汇报的形式进行,将自己收集的项目案例和图片,以共享屏幕的形式展示出来,图文并茂并辅助语言讲解。在此过程中一是考查学生的资料收集整合能力;二是考查学生的审美品位;三是考查学生的设计理念整合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四是监督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主动申请进行展示,突出表扬学生的优点与勇气;婉转提出学生的错误与不足,鼓励学生增加自信、继续努力。

2.5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环节将学生的设计草图也通过共享屏幕的形式展示出来,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一同提出讲评意见。首先由学生汇报设计理念,其他学生评价设计的优势与不足,锻炼学生的审美品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最后由教师给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正。

3课后总结

3.1批改作业

学生记录的课堂笔记每次课后收齐进行批改。检查学生笔记完成的丰富度、工整度、知识点的完整性以及学习拓展情况。批改作业采用电子评语汇总后发给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以下是学生笔记。







3.2课后答疑

课后进行辅导答疑环节,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课程群中以语音、文字、图片、网络链接等多种形式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内容,并顺利的进行下一步任务。由于平时作业选取是比赛项目,比平时小作业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学生理解上较为困难,需要指导教师更多的对命题进行解释引导,帮助学生选题定位,指导学生资料收集,完成创意工作。


4不足与改进

4.1网络卡顿

由于疫情原因,各大中小学校集中网上授课,网络压力较大,视频会议教学稍受影响,但影响不大。在上课过程中偶尔有学生掉线,但能马上恢复进入课堂。还有的学生网络卡顿,一两句话听不清,在课后也能通过辅导答疑进行理解,整体教学情况不受影响。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要主动留意学生接受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对于学生网络问题、临时停电等突发状况做好应急预案,通过课后补课、辅导答疑等方式让学生不落一次课。

4.2操作熟练度稍弱

  在授课过程中,因学生展示作品需要共享屏幕、开启语音、打字等操作,需要在软件间切换,操作不熟练再加上网络延迟,使得等待时间有所延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牢记操作方式,逐步熟练使用方法,使得教学进程更加顺畅、紧凑。


4.3监控不够

 采用网络上课形式,教师与学生不能面对面直观交流,屏幕显示也不完全,因此教师对于课堂监控程度不如在校授课。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取随时点名提问、让学生汇报方案、聊天区打字回复问题等方式进行学生听课情况摸底,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升教学质量。

(撰稿/赵一 审核/胡志港 发稿/柴宇)





上一条:向雷锋同志学习 为“奉献者”奉献主题团课——艺术与传媒学院2020年学雷锋志愿活动...

下一条:新闻传播学概论》“微信公众号+钉钉直播+微信群”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