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课程《非线性编辑》专题答辩会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19-11-1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教改课程《非线性编辑》专题答辩会顺利开展

2019年10月24号,艺术与传媒学院动画第一工作室18级课程《非线性编辑》结课交流答辩大会在艺馨楼414顺利举行。课程主讲教师刘佳慧老师,与受邀请出席的动画专业金艾龙和许妍妍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答辩交流。

《非线性编辑》是为2018级动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影视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动态影像的特性,为以后新媒体影视作品制作和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影视作品视觉和听觉语言的能力,对于学生掌握经典影片画面和声音的处理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门课程是对上学期的专业主干课程《视听语言》的进一步延伸,针对影视剪辑手法和镜头的连接组合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与调查。不同于以往给出唯一限定主题,本次课程结课给出了中国文化、旅游文化、工作室介绍、垃圾分类、校园文明等几大主题,让学生自成三人一组进行组合,自行选择主题进行创作,最大程度解放学生的思想,拓展了研究内容与方向。

 

 

本次答辩是对学生《非线性编辑》结课作品观看、审核与总结。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反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学生主要从制作前期的主题选取、剧本构思、中期拍摄,后期特效制作剪辑,设计过程分析和最终总结几大方面进行相应的论述。分组答辩结束后,该专业的专业课老师会根据学生的答辩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纠正出学生的不足,给学生提出一些相应的专业意见和改进的方法。答辩末尾,老师们会总结出学生们一些普遍的缺点、优点和作业后期修改的注意事项。

 

《非线性编辑》课程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当一次老师,让学生们真正体会“教与学”,站在讲台上给老师和其他同学上一堂课,更深入地研究专业课,而老师则“化身”成为学生。这种方式不仅新颖,还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对于课程的知识与操作技术记忆更加深刻,促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而老师也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情况和不足之处,及时提出,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更上一层楼。   

此次课程答辩不仅是个人成果的展示,更是经验分享的交流会,通过答辩活动,使同学们对已进行完的项目进行梳理,并得到可持续改进的方案,老师也可以通过答辩环节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将理论与实践结果相结合,推动教学改革发展,逐渐确立科研研究方向,继续推动工作室改革的发展与深化,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支持。                               

 

(撰稿:刘佳慧、曲志淳;审稿:李志港;发稿:柴宇)

                     

上一条:起点高,学成本事立足当下自己;抓机遇,建立人脉着眼未来发展

下一条:艺术与传媒学院动画专业《故事板设计》课程结课答辩